当前位置:念佛放生 > 佛法自然 > 正文

深入书教材第廿章,揭示持戒次第之道

2024-05-05 10:59作者:admin

第 20 章:持戒

杂阿含经八三八(八二六)

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 "比丘们!什么是利益戒学?就是上师为声闻制定的戒律,所谓摄僧、极摄僧、不信者信、信者信、增上信、调伏恶人、惭愧者乐住、护现法不漏、未来正治,这样才能住持梵行。

二禅 408

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 佛为比丘说禁戒有十种功德。是哪十种功德呢?它们是 奉事圣人;和合圣人;安抚圣人;降伏恶人;使惭愧比丘不生恼恨;于不信者建立信心;使已信者信心倍增; 断除现法一切漏,断除后世一切漏病;令正法久住;常思正法久住之方便。比丘,就是这样!十法功德,佛与比丘说禁戒。

三六三八(624)

优昙婆罗对佛陀说:"我现在怎样才能净化我的初业,修习梵行呢?"

佛陀告诉优婆塞说: "你应该先净戒、正见、三业,然后再修四圣谛。" ......

佛法分享

◎ 前面两节都提到了持戒的目的。

戒律的真正目的是帮助你减少恶业、增长善业--帮助身心安宁、修习禅定--然后通过止观双运而证悟智慧。

以下是学习要点摘要。

"何以如来、应供、等正觉所见圣戒,为比丘说而不绝,不缺......,乃至不为智者所叹,不为智者所憎?"

尊者阿难对优陀夷说:"为修四圣谛。" ......

V.C. 179

万物之主!什么是恶戒?身不善、口不善、意不善就是不善戒。万物之主!不善戒从何而来?我说它从心生。心是什么?如果心有欲望、愤怒和疯狂,那么就知道不善戒是从心生起的。

师父 什么是善戒?身善业、口善业、意善业就是善戒。上师!这些善戒从何而来?我说从心生。心是什么?若心无欲、无嗔、无痴,则知善戒从心生。

佛法分享

一切戒律的精神是 "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"。所有戒律的精神都是 "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"。我们所坚持的是 "良知与本性",我们所具体表现的是 "慈悲与博爱"。有了 "善业 "作为基础,净化自己就更容易了。

第六百六十一卷(1073 年)

多卡拉、檀香、郁金香、马利克香、檀香等香,以少量为限。

戒香是最殊胜的香!唯有戒香能升天。

七百二十七(1039)

君达!何谓白法,白报,......,乃至执着,不执着,亦是清净?谓不杀生,远离杀生,舍刀杖,生惭愧,悲众生。不偷盗,离偷盗,与取者不取,不与不取,净心不贪。离邪淫,若父母护,......,乃至授花鬘,皆不强起邪淫。离妄语,说真话。远离两舌,不以此传彼,以彼传此,互相摧残;与离者和,与合者乐。远离恶言;不要强词夺理;许多人都喜好他们所说的话。远离恶言;说真话,说适时的话,说真理的话,说正义的话,说法律的话,说光明的话。远离贪欲,不贪求他人的财富或财产。离嗔恚,不认为打骂、捆绑、杀生是多苦之因。正见成就,不颠倒见:有布施、有报应、有福报、有善恶业果、有世间、有父母、有众生、有世间阿罗汉自证自知此世间法和他世间法 ......,以及后世。佛法分享

众生常常以自己的好坏、自己的框架作为标准,然后去衡量别人是否 "犯戒"、是否 "如法"。这都是无明和我慢。

首先要坚守戒律的精神原则,不要死守戒律或戒条。但这要以智慧为前提。

深入书教材第廿章,揭示持戒次第之道

如果不打破戒律和禁令的结,众生就很容易被戒律和戒条所束缚。

八幡 1047(1059)

首先是不杀生,教导他人不杀生,赞叹不杀生的功德,欢喜不杀生的人;......,乃至教导自己的正法,教导自己的正法,赞叹正法的功德,欢喜正法的人,这些都是四十种法门的成就。如铁枪钻空,身坏命终,上生天上。

标签:

最近关注

热点内容

更多